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一眼一學期

這學期的日子有多久,我的部落格也停擺了多久,看樣子沒寫部落格習慣的我,沒人逼著寫,也就這樣順勢放著讓它長草了。

回顧這一個學期,感覺跟上學期的形態明顯不同,首先是設計的實務部分變多了,課程則變得少了(是自己選課的關係吧!),所以理所當然這學期所吸收的營養變跟上學期有差別,然而這個差別也未必是不好的,相反得以時間分配來講,這學期倒是比起上學期要緊湊得多,甚至沒什麼玩樂的時間,假日不是為了台創影片往返台北台中,就是之前幫忙策盟的活動(最辛苦的是振榮)還有就是拖得很長的茶葉案子(似乎聞到解脫的空氣)。

在台創的案子中,首先學到的是動畫的製作方式,頭一次執行手繪動畫,給我的感覺像是在玩骨牌遊戲,在一張張描繪圖稿的時候就像把骨牌一個一個的擺放,看不出這一塊與上一塊的差別在哪,不過退一段距離後再看,原來是蒙娜麗莎的圖畫。除了製作方式之外,最重要的是學到了負責,負責來自於壓力,壓力來自於結案,隨著結案日期的倒數,是推進動畫敢進度的動力,也慶幸自己能夠順利將影片完成至一定階段。當然影片還是有諸多地方需修改,主要原因莫過於和組員分隔兩地工作,一北一中,在風格上還有溝通上難免會有落差,當然對於審美的角度也會不同,這些都是未來需要改進的地方。

策盟的部份主要還是協助振榮居多,自己倒是沒有特別負責哪一部分,透過擔任助手一職,對於活動及學校作業流程總算是有一點點的了解。至於茶葉的案子部分,在第一次面對業主的超緊張感,到後來和業主侃侃而談溝通自己的想法是最大的收穫,時間規劃方面,雖然整體時程拖得有點長,不過卻不會利用到太多的時間我想也是我有所收穫的部份。

一眼一學期,過完暑假後就是學長了,期許自己接下來能夠持續踏實的走每一步,我想應該不用買登山鞋吧?

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

「客家,好親近」廣告


無意間在網路上發現這名為「客家,好親近」一系列廣告,由客委會監製的十支30秒的宣傳廣告所組成,主要內容敘述非客家籍的都會男子阿謙(吳定謙飾),愛上美麗的客家女孩小婕(陳靖婕飾),兩人由相識、約會、戀愛、求婚,到論及婚嫁的過程,呈現出因為文化差異而帶來的十則逗趣生活片段,時而浪漫、時而幽默。以下附上其中幾則:


<客家 好親近>  二、出遊


<客家 好親近>  三、拜訪


<客家 好親近>  四、招待


<客家 好親近>  六、求婚


<客家 好親近>  十、新生(完)
...很有fu的空間...


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學校沒教的五堂必修課-邱文仁老師演講

上星期在學校無意間得知近日來由於離職風波引起眾人關心的邱文仁老師要來學校演講,便與正鼎同學相約參加了這次的演講,而原本預計於1月9日星期六下午2點於學校中商大樓舉辦的也因為場地的關係臨時改在某補習班大樓內舉辦,令人有點不解。

邱文仁老師原本就是活躍於媒體界的公眾人物,大部分的人也都知道他是前知名人力銀行公司的行銷總監,由她來說明「學校沒教的五堂課」應該再適合不過。近日因為離職的事件讓她成為了媒體關注的對象,演講開始時她不諱言地提到這件事,並且以外國朋友的一句話「人生如果沒有被裁員一兩次,那個人生是不圓滿的。」幽了自己一默,也讓我見識到真正的職場達人是怎麼面對自己的處境,接著說到景氣好時,多吸收養分;景氣不好時,就可以運用這些養分,而現在就是她運用這些養分的時機。

而在本次演講的重點「學校沒教的五堂課」中,邱文仁老師以業務力、行銷力、英語力、創意力以及移動力分別說明這些在職場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運動他們,以下為節錄之重點:

業務力:景氣好時,工作機會最多的是業務;景氣不好時,工作機會最多的還是業務。說明人生不要自我設限,並且以自己是
視覺傳達藝術碩士為例,告訴我們面對未來需多方嘗試。

行銷力:行銷人最快樂與最痛苦的事是同一件事-學不完的行銷工具(部落格、關鍵字...),而業務人最快樂的是賺的比較多,最痛苦的是所能運用的工具並不多。

英語力:老師提到現在大陸的所有學生群當中,會與我們競爭的內地學生英語能力都很好。

創意力:以kuso行銷走紅的雨傘王以及大學生了沒的小新為例,說明創意力運用在行銷上的影響力。

移動力:這部份老師以成吉思汗攻城掠地靠的是有快速的移動力,告訴學生好的工作不會在你家隔壁,擁有高移動力才能得到更多的機會。

雖然本次演講礙於時間的關係未能有更深入的說明,不過邱文仁老師幽默自然的演講方式的確讓我們見識到職場達人穩健的臺風,以及面對困境卻能侃侃而談的大方面對。

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

苗栗公館-特色景點整理

在實際走訪公館後,發現其實目前公館已有不少特色景點與餐廳,故希望藉由實地走訪以及網路來加以匯集整理,已供日後使用。

台灣油礦陳列館
台灣油礦陳列館位於公館鄉開礦村後龍溪畔邊,為台灣最早發現石油之地點,目前隸屬於中國石油公司台灣油礦探勘總處,館內設有文獻測勘、鑽井生產、油氣處理等展覽館,詳實紀錄了台灣石油百年來探勘開採的歷程與變遷。

台灣最早發現石油是在嘉慶22年(西元1813年).在公館鄉出礦坑場正門右前方約80公尺處的(出礦坑第一號油井)遺址,即是日人開採的第一口井,由於出 礦坑油源相當豐富,日人共鑽探了99口油井,出磺坑這個地名,是當初因為當地人發現這個地方的地底冒出有硫磺顏色的液體,他們並不知道這就是(原油)以為 是硫磺,所以就叫(出磺坑)了。

苗栗陶瓷博物館

苗栗縣是個非常純樸的山城,現有居民約七成是客家人,苗栗縣居民基本上以農﹑牧業為主,但因苗栗縣擁有全台最優的陶土,而造就了苗栗的百年陶瓷文化;而苗栗公館鄉更稱為酒甕之鄉。

本旅客服務映象園區將以陶瓷博物館為主軸,並有風味絕佳的美食、農特產品,純蠶絲製品‧‧‧搭配推出一系列苗栗山城知性之旅。園區附設大型餐廳,停車場廣大,可停泊遊覽車,各型自用車‧


五穀文化村

五穀文化村以宣揚客家人「尊重萬物,感謝五穀」的精神為主,是一個多功能綜合性休閒觀光窗口。為保留傳統陶藝、結合產業、文化資源,同時也為遊客提供「好 客、好農村、好陶瓷」能兼具展示、教育、典藏的功能,另外還設置了陶藝教室提供親子玩陶及各種傳統竹藝、木片、菜包、擂茶、手工餅乾、陶瓷彩繪…等套裝 DIY項目。


黃金小鎮

公館鄉位於苗栗縣中央偏西,介於八角崠山脈和後龍溪之間,每年到了農忙時期,田野間的稻穗呈現一片片黃橙橙,當金黃色的夕陽照耀著大地,更顯美麗;到了五 六七月,台六線路旁的阿勃勒樹(俗稱「黃金雨」)盛開枝頭一片燦爛金黃,花落時,滿地濱紛,浪漫而令人驚豔,因此打響了「黃金小鎮」的名聲。

黃金小鎮成功的運用巧思及創意由傳統農業產銷轉型為休閒觀光農園,值得民眾安排一天的行程到黃金小鎮一遊。


客陶窯

陶窯文化是苗陶人的根源,柴燒陶藝之美緊緊扣住苗陶人的心靈。柴燒落灰的結晶、火痕、窯變,有著一股深沉凝斂的蒼古之美。由傳統至創新的文化氛圍中,客陶窯的誕生是苗陶人的福份。客陶窯文化園區的建構是苗陶人的新希望與新舞台。
由 苗栗縣陶藝協會主導營建的「客陶窯」,是由苗栗縣陶藝協會向行政院客家委員會「94年創新育成計畫」專案經費補助興建,在確定以最傳統「登窯」形式呈現 後,苗栗縣陶藝協會發動大批中青代陶師向老窯師們討教細節,經過一再採訪及返復核對,號稱有史以來的第一張登窯建築工程圖終於完成,除了正確地標示窯身長 寬,連該用多少塊磚,都算得精確無比,讓老窯師都自嘆弗如。

『客陶窯文化園區』的建構是結合文化、藝術、教育、社造、休憩、旅遊、等多功 能之地方傳統陶業發展中心,為謀求園區設施及營運之永續經營與增進執行績效,透過本會之經營理念與效率導向的投入,結合中央部會資源以振興客家庄傳統產業 文化,進而帶動地方產業發展及區域邊際效益。並以地方特有的客家人文精神、空間、產業等資源為基礎,建立一個自主的、永續的、富地方特色及生命力的地方文 化環境,提昇整體空間環境品質的目的,促進地方繁榮與發展。

圖片文章來源:苗栗縣政府


【延伸閱讀】- 苗栗縣政府

社區意識&客家文化節

想要成功地行銷城鄉、都市,社區意識可謂相當重要的一環,當居民對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產生認同感進而對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產生了情感,便有助於地方產業的發展並且活絡地方文化及藝術。因此透過網路找到了關於社區意識與客家文化的一小篇文章與大家分享:

社區意識與客家文化節

各種形式的客家文化節,近十年來,在臺灣各縣市鄉鎮如雨後春筍般舉辦著。然而我思考著,我們如何才能使客家居民,在活動中所展現的生命力源源不絕呢?

我認為,關鍵就在於『社區意識』。

湖口老街發新芽

我們剝開這些客家文化節人潮洶湧、熱鬧非凡的表層後,看到的底層是各級政府文化單位的經費支應與隨人潮而來的商機,湖口老街就是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

新竹縣紅毛港溪上游有個老市鎮,舊名大湖口街,後因中游新市鎮崛起而沒落,乃改稱湖口老街。雖然建築未及百年,但是風格獨特且保留完整,又承載了兩 百多年來客家在北臺灣拓墾、定居及經商的歷史,因此頗受注目。中央政府於是投入預算整修老街,並於民國八十九年(西元二○○○年)完成第一期工程。

為了慶祝「老街活化」,居民舉辦「龍騰花鼓老街情」活動,由在地團隊「大窩口工作室」企劃,行政院文建會、新竹縣政府、新竹縣議會及湖口鄉公所支應 經費,活動內容包含老街三元宮三官大帝水官聖誕千秋祭典、土地公聖誕祭典、老街巡禮、老街文物展及客家食福,是臺灣十分典型且具獨特意義的客家文化節活 動。

新竹縣文化節市集

廟會是社區活力的動能

所謂典型,指的是活動受到政府機構經費的支持、吸引大批外地人潮、嘉年華式活動;所謂獨特意義,指的是活動配合社區年度生活脈動──社區主祀神祭典,社區居民非商業性主動參與。而後者這一獨特的意義,正是本文的重點:『社區意識』。

傳統社區生活其實有其自身的脈動,信仰三官大帝的湖口老街周邊社區,依據天官、地官及水官的誕辰,於每年上元(元月十五日)、中元(七月十五日)及 下元(十月十五日),以輪值的方式動員社區內的人力與物力,規律地請求神明賜福、消災及解厄。再加上正月的媽祖進香與遊庄,以及八月初一的慶讚中元,使得 社區居民組成一道相當密實的人際網絡,也因此週而復始地強化了社區意識。

中元普渡廟會活動

政府扮演喚醒者角色

社區意識在臺灣其實歷史悠久,我們從各社區主廟建築樂捐名單的石碑上,就可以清楚地解讀出來;然而國家統治權力日漸高漲之後,伴隨著商品經濟對傳統 社區的衝擊,社區意識便逐漸沒落。於是社區失去了對其自身的反思能力,最終反而需要國家機器扮演喚醒者的角色。雖然十分弔詭,卻也是有些無奈的事實。

近十餘年來文建會所推動所謂「社區總體營造」概念及計畫,可謂恰如其分地扮演了喚醒者的角色,我們也確實看到了各式各樣以社區為關懷的團隊出現,藉由政府預算之支應,舉辦了許多文化節活動。

結合社區的生命力

然而,社區意識是否真的已經覺醒?一旦政府預算停止支應之後,還有多少社區團隊能繼續運作?社區還有能力繼續舉辦這些所謂「客家文化節」之類的活動嗎?以作者的觀察,情況其實並不樂觀。那麼,客家文化傳承活動的下一步要何去何從呢?

對傳統社區而言,客家文化節應該與廟會密切的結合,與社區本身的脈動合而為一;社區團隊也應該與傳統的人群結合方式合流。透過社區已經存在的人際關 係網絡,自然可以動員到足夠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如此,一方面可以將政府預算更合理地使用,一方面更可以做社區意識覺醒。歸結來看,就回到社區生活本身 的脈動吧!

總之,當政治與商業強大的力量善盡其「產婆」的本份之後,社區才會真正出現一種自我省思的意識、群體自發性動員行為,與凝聚文化的力量,這才是社區 源源不絕的生命力之所繫。(編按:本文所謂「客家文化節」泛指臺灣各個客家社區或社團,以「客家文化」之類主題,所舉辦的節慶活動。)

新竹老街

(摘錄自客家通訊2002年11月號 / 作者:羅烈師‧大窩口工作室 )

台灣客家地圖


邱彥貴 吳中杰 編著
果實出版社出版

《台灣客家地圖》是台灣第一本最系統、最全面的客家通論。書中由客家人從那來,如何在口灣落地生根,如何與其他族群融合,與其他族群的文化差異,一直到他們所面臨的當代挑戰,都有精闢的分析。

客家族群的分布廣闊,各有系統,通論性的專書寫作不易,故目前尚無一本受肯定的客家通論。但無是為了鄉土教育的需要,或滿足社會大眾尋根與知識的興趣,我們都應該有一本可讀性高,並結合地圖與影像的客家通論,《台灣客家地圖》一書正填補了此一空白。

過去,關於客家研究的書籍,往往在強調「客家本色」的同時,將客家本質化為鐵板一塊,或在反污名的企圖下,將客家建構為另一種沙文主義。但本書作者有意識 地避開這種迷思,以多元的角度舖陳出色彩繽粉的客家圖像,讓我對本書兩位年輕作者的企圖和用心深為感動。─徐正光(行政院客家事務委員會籌備處主任)

本書是歷史與語言研究者合作的成果。讓我們可以在台灣各區域內,看到客家人建立新家園的努力。作者除豐富的田野調查外,也利用相當多的學術研究成果,因此在輕鬆的閱讀中,也可窺見嚴謹的客家研究。─溫振華(師範大學人文教育中心主任)

這是一本全方位解說「客家」的書。身為客家人的作者,以長年田野、勤讀文獻的學術背景,融知識體系與眾多實例於一爐,為我們呈現多采多姿的客家世界。無論 「客」與「非客」,本書可以讓讀者瞭解客家、破除定見,與生活印證,而且還好讀、易讀,讀得有趣味。─詹素娟(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助研究員)


快讀台灣客家


薛雲峰編著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出版


書籍簡介
臺灣客家在臺灣史上佔有極重要的章節,本書主要以客家或客家人的立場,從全面性來探討臺灣客家。全文共分為5篇, 內容主題包括臺灣客家歷史與源流經濟與生活社會與文化文學與藝術當代客家發展等。文中除詮釋客家人曾經參與臺灣社所發生的歷史事件、政治、經濟、 產業、藝術、文學、建築、人物與臺灣社運等事蹟外,且以客家觀點重新檢視臺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敘述客家先民移墾臺灣的區域與在地化的事蹟、簡單介紹臺 灣客家的語言、文學、藝術、介紹客家庄的民俗風情、建築與歌舞,最後並論及臺灣客家運動對當代臺灣社會的重要影響。書中作者淺顯易懂的文字、珍貴精美的圖 片、再加上建議閱讀書目,有系統的完整介紹客家的歷史淵源、脈絡與客家文化特點,期望能以快速簡單的閱讀方式,引領新一代的年輕人認識客家先民在歷史上走 過留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