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

客語家庭出發-客語資料搜整

客家人是台灣第二大族群,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弱勢的地位,尤其以母語文化「客語」的使用情況最為嚴重。在文化上,備受主流優勢文化擠壓而屈居邊陲地帶,隱晦不彰,語言傳承面臨極其嚴峻的挑戰。

語言不止是人們彼此溝通的工具,對族群而言,是文化傳統的基礎與標誌,更是生活社會的共同符碼。近十餘年,客家有識之士自覺自救,各級政府投入資源扶持挹助,經過多方努力,而使衰頹趨勢稍有緩和。

客委會自2005年開始推出客語能力認證,三年來,總計舉辦過3次初級及1次中級暨中高級考試,共有23,408人合格,獲得鄉親的回響,更建立客語文字化的里程碑,蔚成民眾學習客語的方式。在執行策略上,包括傳播媒體的「客家電視」,學校教育的「客語生活學校」及語文競賽等,都發揮了鼓勵作用。

縱然公權力的介入發揮了功能,但語言的基本條件仍然應該是家庭生活,以及堅持文化傳承的「家教」。為了增加家庭說客語的自信,也企盼在家庭中落實客語基本教育,行政院客委會辦理了首屆「客語家庭」活動。

這次客語家庭要鼓勵的對象,是家庭成員有兩代以上直系血親,通過客語認證考試,或有半數以上成員通過客語認證的家庭。本屆全台共有651個家庭通過審查,分為北、中、南、東四區接受公開表揚。

值 得注意的,所謂客語家庭的表揚,旨在長期耕耘之下,基層客家民眾以家為單位,自動自發落實客語教育於生活之中,也就是說:客語能在家庭中完整紮根的依據, 應是「祖傳父→父傳子(女)→子傳孫」的親子關連,自然而然地出現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母語教學,足以為社會各界的楷模,而非只建立於參加「認證」人數的多寡 或家庭成員通過「認證」的比例。在感覺上,他們只是肯站出來參與考試的一群人而已,並非由下而上的實際母語傳承及應用的推手,真正「客語家庭」的認定、查訪不該如此簡略

再說整個表揚大會,再三強調「客語薪傳、家庭同心」的決心,我們實際觀察發現:領取獎座之後的現場,這些「客語家庭」成員之間,亦缺少客家話對話及互動的可能,他們應當扮演的「示範」角色,坦白說並沒有多少代表性。

至於「客語家庭」形成之後,應當如何輔導其成長,如何宣揚其文化傳承的「事蹟」產生社會影響力?都應當有一套制度來追蹤、來持續推動,絕非形式上辦場表揚大會就結束了。

因此,面對客語難免滅絕的警訊,說客家話、教客家話對客家子弟當然是很重要的關鍵所在,作為最高行政單位的客委會責無旁貸,在辦理推展客語永續傳承計畫的過程中,除現行各項客語教育及推廣措施之外,應在現今環境下,從基層家庭做起,引導客語在生活中自然呈現出來,並讓豐富的客家文化能夠被完整地保存,進而促使客家進入台灣社會主流的力量,能夠開花結果。



【延伸閱讀】- 屏東教育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學術交流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